城市供水系统防冻抗冻技术措施 |
居民防冻知识 一是居民家中水管、水表、水龙头等用水设施,可以使用保温材料(玻璃纤维布、棉麻织物、塑料泡沫、草绳等)进行缠绕裹紧,背阴处的供水设施应加厚绑扎。室内水表还可使用水表防冻罩。 二是对于楼顶水箱应盖好水箱顶盖,并将水箱的上下进水管及阀门等用保温材料缠绕裹紧。对于安装在室外的水管,可用保暖物品(如棉花、棉布、麻织物、草带、草绳等物)将水管及阀门裹好,裹护物要保持干燥,不要有水沾湿,并要裹得严实紧凑,然后再用塑料袋(膜)包住或塑料带缠绕。 三是对于安装在室外水表井内的水表,要清除井内的积水,井内无漏水处,确保其干燥,并填上砂子、锯沫等至水表紫铜的边缘。 四是夜晚应关闭楼道、厨房、厕所对外以及所有背阴房间的窗户,保证室内的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,同时关闭室内水表阀门,打开水龙头,放尽水管中剩水。 五是在严寒天气(-3℃以下),最好在晚间用水后稍稍拧开水龙头,将水龙头保持很小的滴流状态,保证水管内自来水流动,防止夜间被冻住。 六是对已冻住的水管,宜先拧开水龙头,用热毛巾包裹水龙头,然后浇温水,用温水沿水龙头慢慢向水管浇洒,使水管解冻,切不可用力拧或用工具强行打开。若浇至水表处仍不见有水流出,则说明水表也冻住了,此时在水表上包上热毛巾用温水浇洒,使水表解冻,切忌用火烘烤,防止水表损坏。 七是居民最好在晚上做好贮水准备,最好是热水,以避免给次日清晨生活造成不便。 水厂、输配水管线防冻措施 一、水厂防冻及安全运行 1.城市供水系统要做到科学调度,根据需水量变化及时调整供水管网压力,确保管网压力平衡以减少供水干管“爆管”现象发生。对于容易结冰的部位,不要停止运行,同时要尽量保持一个较高的运行负荷。注意由于温度低氯气反应不完全而带来的余氯量增大问题,做好清水池保温以保证氯气反应完全,并适当增加出厂水化验次数,时刻观察水质情况,确保余氯合格。 2. 加药管道:一般加氯间高压水管线易结冻,应观察和注意高压水管线及水射器周边管件,并采取相应防冻措施,如可外缠伴热带或外包保温材料等。加药管道一旦结冰,可在原管沟中铺设一条新的加药管道,投入运行。对于已结冰的管道,可在管道外缠伴热带,通电后为其解冻。 3.自然蒸发的加氯系统:为保证投氯量,可在氯瓶外缠伴热带或电热毯,但需严格控制温度不得大于30°C。 4.室外沉淀池、滤池:建在室外的沉淀池、滤池一旦结冰,要立即组织人力,将池面四周的结冰凿开,同时在运行中要经常调整运行负荷,使池内水面处于一个流动状态。也可以在池口铺设塑料薄膜来保温,以防止池面结冰冻坏混凝土水池。室外平流沉淀池可在端侧表层水下布一根管身均匀开孔的布水管,利用水泵通上高压水,保证在平流池表层有活水流,防止结冰冻坏混凝土池。 5.排气排泥设施防冻:室外排气、排泥等设施,由于有积水问题,应尽量排空,防止局部结冻。 6.闸井、设施井:采用草袋子等保暖物品覆盖或可增加一层聚氨酯泡沫板,做成双层井盖保温。严禁向井室内倒水,倒雪。 7.明管:设外包保温材料或保持一定量水的流速。 二、输配水管线防冻及安全运行 1.阀门控制措施:如有半开半闭等未全开启的阀门,在保证管网压力能够承受的前提下,尽量开大或全开,增加管网流速,以减小管网内碎冰茬梗阻情况,保证管网内水体流动不结冻。 2.如现已停水,应在正式送水前考虑检修阀、排气阀、水表等设施配件是否已被冻坏冻裂,正式送水后是否需要进行更换,并提前进行配件储备。特别是排气阀要绝对保证安全,防止水锤爆管。 3.闸井、设施井、明管:防冻措施同水厂。阀门和消火栓采用草袋子等保暖物品覆盖。一旦管网冻裂,将立即关闸止水,组织抢修,采取有效调度措施,利用其他环状管网向事故地区供水。 4.对于未冻结的管线,可以采取长流水的方法,通过在适当地点(如在管线低点处及管网入户处等不利点)增加放流,或者利用管道泵强制水循环流动等措施,保证管线内水流动,预防管线冻结。 5.对于已冻结的管线,在不妨碍交通的路段,在管线上堆放炉灰提高温度或采用点燃稻草壳、锯末等进行长时间覆盖加热,待其慢融,在几天内管线可以自行解冻,但需注意管道冻裂后的漏水问题。发生冻管后,管道维修时尽量采用柔口即伸缩接头、哈夫节快速接头等方法。如阀门被冻,不能直接用热水烫,易裂,应采取缓慢加热解冻的方式。 6.对于已冻结的管线,也可以采用局部用热水、火烤、蒸汽加热融化的快速解决方法。如果外露小管线被冻(DN200左右),可使用电焊机,通过被冻管线使零线和焊钳短路进行解冻。还可使用电热蒸汽解冻,或采用电阻线缠绕通电的方式进行加热解冻。不要用喷灯烤,以防受热不均匀。 对于距离较长管线,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将管道断开,利用蒸汽对管内进行加热。制作简易小型蒸汽炉的方法是:利用煤气罐和炉排,在炉排上用钢板制作小型蒸汽炉,炉内空,点火加热,外设两层,夹层内下进水,上出蒸汽,在出汽端设压力表和阀门,控制出汽压力。利用蒸汽对管内进行加热,能使冰冻迅速溶解。
|